首页
首页 > 国内 > > 详情

《追风筝的人》:年少只知哈桑好,中年方晓阿米尔难

2023-05-09 12:34:21来源:富书

文|路漫漫(富书作者)

2003年,有一部小说横空出世,迅速成为全美排名第三的畅销书。时至今日,它的全球销量已超4000万册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就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.胡赛尼的处女作《追风筝的人》。

小说通过仆人哈桑和富家少爷阿米尔的成长故事,阐释了人性善恶与救赎的主题。

年少时读到这本书,立刻被仆人哈桑圈粉。他纯洁、善良、勇敢、忠诚,一切美好的品质都聚集在了他身上,于是立志要成为哈桑那样的人。

相比之下,阿米尔自私、胆怯、懦弱,心中不免唾弃。

然而,人到中年,经历了世事沧桑,才了解哈桑是理想,阿米尔才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。

他面对父亲的期许,自我撕裂的疼痛,对于人性灰暗的闪躲,自我救赎之路的曲折与艰辛,不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吗?

我们这一生终究要学会和自己相处。

若不放下他人的期待,自我只能四处游走无法安妥;若不能直视内心的最暗处,光的触角就无从抵达。而那一条长长的自我救赎之路注定只能是孤单的旅程。

读懂阿米尔,了解阿米尔的难处,就是理解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,也就找到了与自我,与世界相处的方式。

活在他人的期待中,是对自己最深的伤害

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富商之家,母亲生他时难产而死,父亲成了他的整个世界。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得父爱,便成为阿米尔心心念念的祈愿。

然而事与愿违,父亲给予了阿米尔优渥的生活,感情上却极其吝啬,对他冷淡而疏远。

原来阿米尔与他的期望背道而驰。

父亲孔武有力,喜欢足球、比武竞赛,甚至曾经和黑熊搏斗过。在他的心里儿子应该和自己一样富有英雄气概。

阿米尔却成天埋首书堆,这让父亲大失所望。

为了迎合父亲的期望,阿米尔也曾万般努力。他加入足球队,奈何没有踢球的天赋,就连当观众也只能故作投入。为了取悦父亲,他和父亲一起去观看比武竞赛,结果因为场面血腥,直接被吓哭。

平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,若有人欺负阿米尔,总是仆人哈桑挺身而出,将他们挡回去,阿米尔则毫无招架之功。

面对儿子的纤细与柔弱,父亲感叹道:“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人,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。”

子不类父,不管阿米尔如何努力迎合,父亲对他只有深深的失望与厌弃。

直到渐渐长大,阿米尔才开始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。他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,如上大学、婚姻方面坚守自己的选择,终于让父亲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对爱的回报孜孜以求,曲意逢迎他人在所难免。

但委屈自己,迎合讨好他人,时间久了,心灵也会戴上虚假的面具。

活在他人的期待中,其实是对自己最深的伤害。

杨绛说:“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: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”

不做他人的提线木偶,将自己活成自己,才是真正的强者本色。

不敢面对人性的灰暗,是成年人最大的不堪

阿米尔童年时有个最好的仆人兼伙伴哈桑。他纯洁、善良、忠心耿耿,愿意为阿米尔赴汤蹈火。

这一年,阿米尔在风筝比赛中赢得头名,哈桑为他去追最后掉落的象征荣誉的蓝风筝。

站在风口,哈桑深情地喊道:“为你千千万万遍!”这幅画面牢牢地定格在阿米尔的生命里,因为自那以后,美好的凋零迅疾而令人心碎。

哈桑在捡风筝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曾经刁难过他们的阿塞夫。哈桑拒绝交出追到的蓝风筝,遭到阿塞夫的强暴。

这一幕被阿米尔看到了,他没有出手相救。他害怕受到伤害,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要赢得爸爸的赞誉,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。

可是自那以后罪恶感开始啃噬阿米尔的内心。羞于面对哈桑,阿米尔竟想出了诬陷哈桑偷盗的办法,想借此赶走他。

哈桑离开了,可阿米尔的内心陷入了更深的煎熬。他没有勇气对父亲说出自己的秘密,因为那意味着父亲的爱可能不复存在。

之后,俄军入侵阿富汗,阿米尔和父亲辗转逃到美国。他们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,但阿米尔的内心却有一丝喜悦和侥幸,因为“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,我可以让自己的罪恶沉在最深处”。

不久,阿米尔恋爱了。她的爱人勇敢地向他坦诚了自己不堪的过往——她曾和前男友同居过一个月。阿米尔本可借此机会敞开心扉,说出自己的罪过,但他犹豫了。

他一再逃避,有关哈桑的秘密逐渐变成了喉咙中的一根尖刺,难以抹去。

恐惧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,害怕失去亲人的至爱,阿米尔将自己重重包裹,也让心灵陷入了深深的黑暗。

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,多数时候它善恶交织,光影重叠。

承认人性的灰暗,不会阻挡爱的潮水,更不会将人推入泥泞。

逃避它,才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不堪。

甘地说:“人性像海洋,就算当中有数滴污水,也不会弄脏整个海洋。”

无惧人性的瑕疵,勇敢面对,你的人格仍将在暗夜里熠熠生辉。

自我救赎之路道阻且长,是一个人最孤独的行旅

父亲的朋友拉辛汗,得了重病,将不久于人世,他希望阿米尔去看他。

在电话里他意味深长地说:“来吧,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。”原来拉辛汗知晓他对哈桑所做的一切。

见到拉辛汗之后,阿米尔得知,哈桑夫妇被塔利班杀害,留下了一个幼小的儿子索拉博,被送进了喀布尔的恤孤院。

拉辛汗希望阿米尔把索拉博解救出来,因为这是他获得救赎的好机会。

但是喀布尔炮火连天,是个充满危险的地方,这意味着这条自我救赎之路是一趟生死之旅。

阿米尔犹豫了,他在美国有妻子、房子、事业、家庭,他可以花钱请人去,而不用孤身犯险。

不得已拉辛汗说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: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,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。

至此,阿米尔已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
他冒着生命危险赶到恤孤院,却得知索拉博被塔利班首领买走,成为奴隶。而那个首领就是曾经强暴过哈桑的拉塞夫。

索拉博可以被带走,条件是阿米尔必须面对拉塞夫的不锈钢拳套。

阿米尔以命相搏,被打得遍体鳞伤,最后,索拉博用弹弓打中了拉塞夫的左眼,他们才侥幸得以脱险。

然而随后,以为自己将被重新送回恤孤院的索拉博自杀了,被救活后,他陷入了自闭。

直到有一次在公园放风筝,阿米尔对索拉博说,自己愿意千千万万遍为他去追逐掉落的风筝,索拉博才终于露出一丝久违的微笑。

经历万水千山的跋涉,翻过心灵的崇山峻岭,阿米尔终于以自己的行动获得了彻底的救赎。

父亲的那句:“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人,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。”终于成为历史。

在现实生活中,当你的灵魂不幸滑落深渊,通往地面的救赎之路就会格外陡峭和曲折,因为内心的恐惧和软弱会不断将你拉回黑暗。

但是“除了自渡,他人爱莫能助”。你只能自己走过这段孤独的旅行。

坦然面对不堪的过往,勇敢走出泥泞,你终会在山重水复之后看见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学会和自己相处,就学会了和世界相处

心理学家荣格曾说:“人们会想尽办法,各种荒谬的办法,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。”

因为瑕疵、污垢甚至罪恶,会让每一次与灵魂的对视,变成一次对自己的凌迟。

但是只有坦然面对这一切,才能找到自我救赎的契机。

放下过去,与自我言和。

当你找到了与自我相处的方式,也就学会了和世界的相处。

若别人的期待紧紧地锁住了你,愿你有挣脱枷锁,努力做自己的勇气。

若你的灵魂不幸堕入黑暗,愿你能直面自我,无惧救赎之路的山高水远,走出阴霾,重新沐浴在生命的阳光之下。

作者简介:路漫漫,富书作者,图书《好好生活》正在热销中,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,本文: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,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

注: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标签:

上一篇:历史第一人!库里生涯三分总命中数突破4000大关|焦点日报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资源

课程

上海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